随着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的逐步推进,我国许多偏远地区的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7月 22日,为探索家乡发生的变化,以家乡变化为切入点,来感受祖国的巨大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欧冠直播官网求真务实实践队深入家乡-新疆奇台县,以线下实践的方式开展了主题为探家乡巨变,观时代发展的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奇台县的一个乡镇-西地镇。实践队通过走访居民家中了解到,20年前,这里是家庭年平均收入不到一万元的贫困乡村,居民都以耕地为主要收入来源;沿街的商店数量少、种类也少,只有建材类、食品类、日常生活用品类商店;居民房屋都为土木搭建,政府办公、幼儿园、小学也皆为平房,没有楼房;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或者骑行,学生没有午餐补助,居民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居民穿着也比较单一、朴素,大多数居民没有手机。
而今天的西地镇,家庭年平均收入为6-7万元,商店、餐馆种类更加丰富;小区居民楼越来越多,幼儿园、小学、村委会、乡镇府已是三四层的楼房;家家户户门前是平坦的柏油路,大多数家庭都有一辆车、三轮车或是摩托车,电视都是液晶屏的大电视;村委会有了农家书屋,小学生午餐也有补助;每逢假日,村民们都会聚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伴着音乐跳舞、聊天,或者驾着私家车结伴去县城,去饭店、夜市或娱乐场所庆祝;居民每年都能接受免费的全民体检。如今的西地镇已不再是全国的贫困村,居民生活水平是发生了真真切切的提高。
奇台县西地镇一乡村小路 谢佳荣 摄
实践队走访的奇台县西地镇一村民家中 谢佳荣 摄
实践队队员与一当地居民交流几年来农村生活变化 史文怡 摄
7月 23日,实践队又来到奇台县县城,电动车、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随处可见;餐馆种类丰富,火锅店、米粉店、拉面店、蛋糕房、卤肉店等,沿街都是各式各样的商店、小卖部;商场里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公园里老年人拿着话筒唱着歌、伴着音乐跳着舞,三三两两,悠闲地聊着天,实践队采访了一位正在树荫下乘凉的李奶奶,她笑着说:“现在生活好,国家政策好,修这么好的公园,看病有医保,有个啥大病国家就能报销掉不少钱,农民种小麦也有补贴,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买东西方便了,吃的东西种类也更加丰富了,自己想吃啥就能买啥。以前啊,吃不饱穿不暖,因为粮食不够,做面条都不敢放太多白面,也很少能吃到肉。”通过和李奶奶的交谈实践队了解到,李奶奶年轻时以耕地为生,因为地少人多,家庭生活很是艰苦,后来因国家取消农业税、给农民补贴以及国家大力推广乡村、城镇建设,李奶奶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如今她有两个孙子考上了大学,还有几个孙子在上小学和初中,李奶奶的子女在县城里给她买了一个80平米的楼房,平时李奶奶就可以到儿童公园里坐坐,和其他老年人打打牌,跳跳舞,最好李奶奶不由得再次感叹:现在生活好啊!
在主题公园里,市民来来往往,人工湖的景色美轮美奂,湖里的鱼欢快地游来游去,沿路的柳枝随风飘扬,灯光闪烁,人们悠闲地散着步。实践队根据采访了解到,如今的奇台还是全国商品粮百强县,新疆六分之一的粮食便是由奇台供应的,在农田里也出现了各种大机器:联合收割机、清粮机、新出现的用于喷洒农药的飞机等,这些机器的广泛使用使得农民耕地更加便捷、高效。
奇台县主题公园内景 谢佳荣 摄
农民免税、种小麦补贴;学生伙食、学费补助;全民免费体检,医疗保险,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二十多年来,一个又一个惠民政策在悄无声息但实实在在的给奇台县及其各乡镇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达到了小康,吃饱穿暖已不再是问题,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成了市民们新的追求。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菜篮子、果盘子里蔬菜水果种类也让人眼花缭乱。虽然处于祖国的偏远地区,但奇台县始终与祖国一起发展,奇台人民在齐心协力为家乡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奇台县近几年推广的新能源公交车 谢佳荣 摄
奇台在发展,新疆在发展,新疆早已改变了以前落后、贫穷的模样,如今的新疆灯光璀璨,社会和谐安定。作为一支来自新疆的实践团队,我们有义务宣传家乡的变化,向更多的人展示今日的新疆,并鼓励其他省份的同学来新疆看看,感受新疆的发展。我们明白,新疆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离不开全疆各族同胞的努力,更离不开祖国的支持,我们青年一代应肩负起时代使命,不负韶华,用知识武装头脑,多到实地走访,了解社会变化,争取早日回到家乡,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