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欧冠直播官网“蓬松的头”实践队赴新疆开展探寻家乡变化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0-07-28 作者:王倩薇 王瑜璇 摄影:王倩薇 刘思秦 王瑜璇 马晓萱 审核:杜文倩 浏览次数:257

新疆,不论是土地的广袤无垠、还是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都让无数旅游者心驰神往。近年来,新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实践队员亲身体会到家乡的变化,心怀爱国情怀。7月10日至7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蓬松的头”社会实践队积极深入新疆哈密、新疆昌吉开展关于“探寻新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或十八大以来的变化”主题活动。团队成员以寻找老照片、拍摄新照片、采访亲友等形式,向队员以及受众群体宣传新疆的新面貌。

荒地变宜居,看垃圾堆如何保障民生

实践队员的时间地点是哈密市伊州区枣香路。实践开始后,队员先采访了之前住在哈密枣香路附近的亲友,据他们说,这里在几年前只是一大片无人问津的盐碱地,垃圾、工业污染的问题很严重。在2014年,哈密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居民保障性住房的号召在这里开发了新城小区,之前污染的工厂迁了址,这条路也改名为枣香路。实践队员来到改造后的枣香路后,看到盐碱地已经成了柏油马路,街边有许多商店、餐厅,基础设施齐全,街道也每天有专人打扫,马路、小区内都很少有垃圾。

其次实践队员还注意到,距新城小区不远处有一所新建的学校,叫做“豫哈实验学校”。在采访了一位学生家长后发现,因为公租房地理位置较偏远,许多孩子上学困难,在河南的援助下,政府在距小区不远处修建了豫哈实验学校。实践后队员查阅资料得知,该学校于2017年开工建设,总占地面积202亩,项目总投资1.58亿元,其中河南援建资金1.4亿元,学校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它目前是哈密市最大的9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实践队员还在该校门口采访了小区的一位等待孩子放学的少数民族居民吐哈尔古丽,听到采访主题是哈密的变化,古丽热情地向队员讲述,她在2017年以前一家人都在破旧昏暗的小平房里生活,在一次结亲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知道了她的情况,积极为她申请了廉租房。

古丽红着眼眶说:“再也不用过之前每到刮风下雨就害怕房子漏雨的日子了,以前的平房还得烧炉子,丈夫行动又不便,孩子还小,每次我回家家里就冷的像地窖一样,现在住上了楼房,一到冬天暖气一来房子就热热的,很舒服,现在孩子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就在家门口,也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人工变智能,看公交车如何“实现自由”

实践队员从昌吉的公交车入手开展实践活动,她发现现在的公交车与以前的公交车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在实地走访昌吉各街道后,队员获得了2008年和2020年公交车的照片。

实践队员在公交车站采访了一位姓曹的等车老人。老人说零几年的时候昌吉的公交车很小很慢,公交车只有一个门,还得售票员手动拉门。一开车门,上车的人都拼命往上挤,下车的人都使劲往下走,他又一次就在上车的时候头撞到了车门上。老人还说:“现在的新公交好啊,上下两个车门,分开走谁也不挤谁,车里面又大又凉快,还有自动门和电子报站,再也不用售票员用嗓子喊站开门了,真的太方便了!”

新城小区修建前 源自网络

如今的新城小区外景 王倩薇 摄

紧接着,由于新疆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保障实践安全,实践队员以电话形式与昌吉某公交调度站取得了联系,并询问零几年乘客反映最多的问题。据工作人员说,许多人反映上车交钱很麻烦,售票员一个个收钱、找钱很耽误时间,还总是出现找错钱的情况,为此出现了不少纠纷,这也令公交公司很头痛。实践队员询问公交车改革后的变化,工作人员笑着说:“现在的纠纷少多了,自从有了自助投币、刷卡和二维码支付,票价固定,不设找零,再也没有因为票钱而打架的人了。”

2008年昌吉市的公交车 刘思秦 摄

2020年吉昌市的公交车 刘思秦 摄


 弃湖变景区,看无人区如何重现生机

实践队员来到了新疆第二大湿地公园——玛纳斯县国家湿地公园,并对湿地一位老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据这位工作人员赵先生回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村子周围就很少能看到芦苇荡了,由于过度的开荒种棉,过度的砍伐放牧使得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里部分湿地也变成了耕地。据了解,2010年时这里放养的牲畜多达两万头,草刚长出就被啃食。为响应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对这片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整改恢复,新疆玛纳斯县委、政府决定主持推行这项工作。

实践队员又走访了周边的村民,从村民口中得知,那时为退耕还湿、退牧还湿,政府按标准给占地的每位农户进行了每亩500元的补助。2015年,湿地规划区域内的12000亩耕地、6万亩草地全部退还湿地。近年来玛纳斯依托湿地生态恢复项目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湿地重现生机,如今湿地公园栖息了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野生动物也在这里安了家,湿地有了食物链,真正的恢复了名副其实的湿地生态环境,这也对玛纳斯整个区域的生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保护作用。

目前新疆的湿地总面积为390多万公顷,比2003年时增加了240多万公顷,玛纳斯湿地恢复和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黄昏已至,夕阳在湖面洒下金色的光,温柔而又显得生机勃勃!

2009年的玛纳斯湿地  王瑜璇 摄

2019年的玛纳斯湿地  图源网络

队员王瑜璇对郑常珍老人进行采访  王瑜璇 摄

土路变宽街,看主干道如何见证历史

实践队员将实践重心放在了家乡呼图壁县的主干道东风大街上,这是一条东西向的,横跨整个城市的路。首先,队员采访了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大伯马玉奇,据大伯回忆,零几年的时候这条街上还是空空荡荡的,居民区只是一些破烂不堪的小土房,毫无规划地四处建造;路也没有经过修缮,还是以前的土路,狭窄不堪,每次车子一走过就尘土飞扬;摆摊的小巷道也是缺乏管理,居民区和商业区根本没有区分,叫卖的吵闹声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采访过后实践队员对东风大街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年东风大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前的土房已经变成了楼房,并按小区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土路也变成了柏油马路,道路两边还增加了树木,花草,连接起两边路的天桥;商业区与区民区进行了合理的分割,不会影响到居民的休息,最东边和最西边都建起了公园,能让人在忙碌之余有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沿着这一条路有商业区,居民区,教育区,休闲区,办公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为了探寻居民对目前生活的态度,实践队员采访了一位便利店员,当队员问她你觉得生活在这个小县城开心吗,店员说:“很开心!虽然这里比不上大城市的建设,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小县城的人来说,有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至少我们知道生活在慢慢变好,政府也在不断地采取措施,为了我们的小康生活而奋斗,我们也要对新生活满怀期待。 

2008年的呼图壁县  图源网络

2020年的呼图壁县  马晓萱 摄

廖无人烟到车水马龙,看城市现代化如何极速推进。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戈壁上的沙滩”,我们的实践队员就居住在此城区,从小学到高中,这片城区和她一样在不断成长着,实践队员采访了几位广场舞大妈,据她们说从前的城区只有几栋零散分布的矮楼房,背景毫无例外都是连绵的荒漠,马路也没有那么宽阔,也没有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人们出行的主力还都是步行和自行车,城市的规划还没有今天这样科学合理,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兼顾布局和细节,商店里的商品还有限,人们视为娱乐方式还很单一,高端的品牌和花哨的消费还在广告里......

7月中旬的乌鲁木齐再一次遭到病毒的袭击,实践队员为确保实践安全,选择了线上调查。实践队员浏览查询了当地政府官网,据官网显示,2011年市政府提出用七年时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奋斗目标,2017年在自治区党委指导下开展亮化工程……这一切都在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如今这里高楼林立,一片繁华;绿化林一片一片将城市包围;马路不断拓宽,路面上车流不息,共享单车地铁公交brt等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商场超市的商品也已琳琅满目到早已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生活从没有像今天一样便捷美好。但,未来,会更加美好!

80年代的乌鲁木齐  图源网络

2019年的乌鲁木齐  图源网络

 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接近尾声,队员们感触颇深,纷纷表示:“以前的自己还不懂什么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经过这次实践,自己对家乡的了解更深了,也更加明白了正是有党的坚强领导、政府的坚决贯彻和有强大执行力的人民,自己才能够在这样安全又幸福的新疆成长。”同时,实践队员们还表示愿意在学成后为家乡新疆的建设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让新疆更加美丽繁荣。新疆,她的步伐从未停歇,变迁历程以百年计,可纵然年华有限,我们也想加入其中,做这一代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