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欧冠直播官网小蜜蜂实践队走访乡村,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0-07-30 作者:马慧源 摄影:马慧源 李逢玉 审核:杜文倩 浏览次数:134

他们敢于改变传统的小农意识,努力丰富自己的农业知识,走上了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之路。7月25日,为了解现代化农业背景下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情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小蜜蜂实践队来到了潍坊市昌邑市柳疃镇。

深入农村,了解土地现状

炎炎夏日,潍坊市的气温高达35摄氏度,实践队队员们在村口向前望去只剩刺眼的阳光,路边的杂草被晒得微微卷曲,村中崭新的水泥路空无一人。队员们决定先去村委会了解一下情况。一进门,就听到一位中年妇女亲切地询问:“什么事啊?”,当队员们简单表明自己的来意后,她也表明了自己的妇女主任身份,并且热情地招呼队员坐下聊天。

实践队员在向妇女主任了解情况 马慧源 摄

她饶有兴趣地说道:“我们村共有土地约1300亩,处于流转状态的土地大约有500亩,其中有长期的厂房占用地,还有低价承包给农户的土地。承包集体的土地流程较为规范,需要由双方协商签订合同……” 听了妇女主任的介绍,实践队队员们对村子的土地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邀请她一起合影并道谢后,又继续踏上了走访村民的道路。

进入农田,找寻农民榜样

通过在村委会的采访,实践队队员们得知徐胜卫是柳疃镇青乡社区有名的种粮大户、农机专业操作能手,不过这个时间点,他一定还在田地里。临近中午,太阳愈发强烈,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南风卷起的热浪火烧火燎地使人感到窒息。在村民的帮助下,队员们终于走上了徐胜卫每天往返的必经之路——树阴下的一条泥泞小路,道路两旁种满了玉米、小麦和豆子,还有两三个农民在耕作。远远望去,一位中年男子骑着一辆电动车正朝队员们缓缓驶来。

他便是大家口中的“包地大户”——徐胜卫,今年47岁。皮肤被晒得黝黑但透着红光,他笑容洋溢地朝队员们打着招呼,问道:“啥事啊?”“听乡亲们说,您2014年开始,便租赁本村耕地,实施全套机械化耕作。多年来,不仅勤奋耕耘、科学种田,而且心系乡邻、不计酬报,带动其他农户依靠农业劳动发财致富,那么您一定对土地流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吧?”实践队员们怀着敬佩的心情问道。

徐胜卫爽朗一笑答道:“你们算是问对人了,俺曾参加2017年新型农民培训,并且被评为潍坊市新型职业农民优秀典型,俺的先进事迹还被镇里报道过呢!走,咱们边走边聊。”一谈到当年的先进事迹,他的嘴角便微微扬起,脸上难掩骄傲的笑容。实践队队员们加快步子跟上徐胜卫前进的脚步。

徐胜卫正在接受实践队员的采访 马慧源 摄

倾听事迹,体会农业新变化

此时路旁的树冠已经遮挡不住阳光,树阴渐渐消失,知了叫得更响,打药灭蛾的直升机在农田上空盘旋着。看着田地里绿油油的作物,徐胜卫幸福地说道:“由于这个地下水水质问题无法种植大姜,土地主要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现在的土地利用和作物种植都趋向于机械化、集约化,比以前方便多了。”队员们听了有些好奇,便问道:“那是出于什么原因您走上了规模化经营、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呢?”

一听到这个问题,徐胜卫眼睛里露出了光,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方言,向队员们娓娓道来:“2013年政府出台了支农贷款、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奖励农业生产的优惠政策,于是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实行机械化精耕细作,现在已经扩大到300多亩了。由于淡水资源缺乏,我投入20多万元,建了蓄水池、铺了管道,用于种植灌溉。还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秸秆还田等技术,改善土质,目前小麦亩产量已达1000多斤,产量提高了20%,但这些只是新型农民的第一步。”徐胜卫虽然高中文凭,但讲起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一点也不含糊。

村子里部分农业机械 李逢玉 摄

在谈到未来发展方向即新型农民的第二步时,徐胜卫说:“今后也要积极参加农业知识培训、上网查资料、订阅有关农业生产的书籍报刊,学习更多新技术,教村民如何科学种植。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就业,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一起到村子里的农机存放地,不禁感慨:“土地流转促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机作业服务,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