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报家乡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杜晓童召集了烟台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各大高校十几个大学生,共同成立了“滴泉”行动队,怀着感恩之心回报家乡,助力家乡孩子的素质拓展,打开一扇新的天窗。
此次夏令营本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认识和传承传统文化、科普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标,开设了趣味实验课程、国学知识课程、民俗文化课程、手工课程、心理课程、思政课程、创新娱乐课程等七类课程。2020年7月13日到7月28日,“滴泉”线上夏令营圆满结束。
课程设置
本次夏令营,共开设了趣味实验课程、国学知识课程、民俗文化课程、手工课程、心理课程、思政课程、创新娱乐课程等七类课程,扩大课程涵盖的知识面,增强课堂效果。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支柱的一部分,开设民俗文化与国学知识课程,让学生们接触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认识,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渊源流传。学生智慧的开发离不开科学知识的启发,因此我们开设了创新娱乐,趣味实验的课程,通过简单、易懂的科学实验,创新小实验,既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开阔视野。与此同时,手工课程通过进行折纸、绘画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丰富的知识铺垫,那思想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夏令营开设了思政和心理课程,让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思想上的熏陶。
“滴泉”线上夏令营课程设置
设置多元的课程,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想,提高动手能力。各种课程相辅相成,发挥更大、更好的效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
课堂状态
通过前期的招生宣传,高密市大牟家镇大牟家小学的很多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且积极报名参与了本次夏令营。课堂上,学生们积极配合老师的课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动脑筋思考问题,积极和老师互动,一起探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边听讲边认真做笔记,对课程中的模糊问题也是大胆思考、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手工课绘画作品
手工,民俗等必要的课程设置了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完成作业,并积极的跟夏令营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
后期总结
实践队每天定点进行例会,授课老师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分享教学心得,为后续的课程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遇到疑难问题,团队成员积极地发表自己看法,商讨出相应解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此外,部署第二天的工作分工,当天授课老师提前温习课程,以呈现给学生们最好的课程内容。并且通过新闻、微信公众号、QQ等宣传手段,宣传夏令营日常课程的开展情况,获得了大家广泛的反响,增强了我们开展课程的信心,有利于“滴泉”后续活动的开展。
实践队队员贺瑞梅在试讲。 贺瑞梅 摄
实践队队长杜晓童开例会总结部署。 杜晓童 摄
课程结语
7月28日“滴泉”线上夏令营结课仪式圆满结束,结课仪式上实践队队长杜晓童总结了夏令营我们一起走过的路、进行了学习成果测试、为优秀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并和大家一起畅谈。孩子们依依不舍,非常期待“滴泉”的周末课程和寒假课程,实践队成员也深感任重道远,表示要勇担时代重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为家乡的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助力。
通过本次夏令营课程,让孩子们了解本地民俗文化,欣赏中华文化之美;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们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勤于付出的性格品质,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使孩子们学有所获,让孩子们在家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