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地摊经济”中的家乡

发布时间:2020-08-06 作者:贾婷婷 摄影:贾婷婷 审核:杜文倩 浏览次数:483

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失业人数激增,能够迅速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问题的“地摊经济”复活,这一方面带动大量人口就业,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感受到复工复产后城市的烟火气。

为探明在“地摊经济”中家乡的变化,8月4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美丽家乡实践队,本着实地深入、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河南省洛阳市河阳广场及其周边地区,展开相关调研。

美丽家乡实践队成员获悉,洛阳市文明办、洛阳市城市管理局曾于今年6月4日出台《关于支持地摊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按照民生优先、放管结合、规范有序的原则,开放早餐摊点、建立“夜八点市场”、允许有序店外经营,服务自产瓜果销售,进一步繁荣城市经济,引导创业就业,提升消费信心、增强城市活力。自《意见》出台以来,洛阳市摆地摊的商贩们越来越多,其交易热情也随之上涨。没有了曾经“一刀切”式的管理,商贩们获得的不仅是致富的可能性,还是对城市的归属感。

美丽家乡实践队为正在交易中的水果摊贩拍摄 贾婷婷 摄

美丽家乡实践队展示街边水果摊贩 贾婷婷 摄

美丽家乡实践队展示街边小吃摊 贾婷婷 摄

“地摊经济”本身即具备一些独特优势。首先,它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箱就能卖货;其次,它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另外,它商品价格低,这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最后,“地摊经济”在另一方面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难题,因疫情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群众通过摆地摊实现灵活就业。

在新一轮“地摊经济”热潮中,美丽家乡实践队看到了家乡底层群众摆地摊过程中劳动的热情、看到了疫情背景下城市逐渐恢复的生机与烟火气,并在这次实践中亲身体验到了新型“地摊经济”给家乡带来的变化。